聚焦模型建構賦能思維課堂——大連市小學科學主題系列化教研活動之二

來源: 大連教育學院 發(fā)布時間: 2024年6月14日17:15 瀏覽:

  為進一步研究“科學思維能力”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(yǎng)路徑,6月11日,“大連市小學科學主題系列化教研活動之二——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”在沙河口區(qū)劉家橋小學舉行,來自全市各區(qū)市縣科學教研員和百余名小學科學教師參加本次活動,大連教育學院科學教研員隋曉紅老師和王晶晶老師親臨現場指導。會議由隋老師主持,共安排了四個流程:觀點分享、課例展示、教學點評和專業(yè)引領。
  活動伊始,由普蘭店區(qū)教師進修學校科學教研員劉愛華老師作《關注模型建構教學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(fā)展》的專題講座。劉老師從認識模型及其分類、對模型建構的理解、模型建構教學的一般過程及教學策略幾個方面展開交流,列舉了大量生動的模型實例和具體教學課例,指出模型建構作為一種認識手段和思維方式,貫穿于科學研究和科學學習的全過程,它對于學生科學學習和核心素養(yǎng)的養(yǎng)成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。作為科學教師要重視模型建構教學,充分了解其內涵特征,準確把握建模時機,精心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,重視模型的自建與生成,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建模過程中透徹理解學科知識,習得探究技能,產生有效的思維進階。
  本次活動以“建模”推動學生思維發(fā)展為主題,推出了兩節(jié)典型課例,兩位老師都關注學生建模思維的培養(yǎng),深入挖掘教材,帶領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開展探究,充分體現了小學科學核心概念的建構。普蘭店區(qū)豐榮中心小學安月萍老師執(zhí)教的是五年級《擰螺絲的學問》一課。安老師以體驗擰螺絲活動引入,從觀察螺絲刀結構及功能入手,揭示輪軸概念,并通過兩個問題情境引發(fā)探究需求,帶領學生設計實驗方案,建構實物模型獲取實驗數據,通過類比、分析、綜合、歸納、概括等思維方式,推理論證出輪軸省力的原理,并應用概念模型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,驗證假設,完善概念建構。瓦房店市新華小學孫福坤教師執(zhí)教五年級下冊《生物的啟示》一課。孫老師從魯班發(fā)明鋸子的故事情境入手,喚醒學生經驗,隨后通過四組人造物和自然物觀察對比、探究蜂巢的結構優(yōu)勢等活動,引導學生發(fā)現事物之間結構與功能的關系,認識什么是仿生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,培養(yǎng)學生科學思維能力,意識到“生活創(chuàng)造是受到生物的啟示”。
  兩節(jié)課例之后,瓦房店市科學教研員鄒積鵬老師從如何培養(yǎng)模型建構思維的角度對兩節(jié)課進行精彩點評,肯定了上課老師教學設計中的閃光點,并提出自己對兩節(jié)課的理解和思考。鄒老師認為培養(yǎng)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其核心是思維訓練,在教學中一要聚焦要點,厘清結構,對模型原型的結構分析要精準到位;二要培養(yǎng)學生的抽象概括和語言描述能力,將思維過程外顯,同時要注重工程思維的訓練。
  最后,市教研員隋曉紅老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高位引領:指出科學教學過程需要凸顯模型思維的發(fā)展,從問題識別、提出假設出發(fā),設計創(chuàng)建模型,再經過測試檢驗,不斷迭代優(yōu)化,最后回歸到模型的運用,讓模型成為學生探究實踐和交流研討的重要支架,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可視化,促進知識的建構和發(fā)展。
  本次教研活動聚焦“模型建構”思維,引領老師們在學習中思考,在實踐中探索,在交流中成長。我們全體科學教師將以此為契機,帶著感悟與收獲,繼續(xù)潛心研究,不斷探索,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,真正讓科學學科的育人價值落到實處。
  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聞作者:隋曉紅
  新聞出處:小學研訓中心
  攝影:河口區(qū)劉家橋小學

相關新聞:
固始县| 大连市| 内江市| 西乌珠穆沁旗| 南靖县| 定襄县| 界首市| 浏阳市| 临沧市| 万荣县| 二连浩特市| 彭泽县| 镇平县| 嘉荫县| 嫩江县| 文山县| 龙游县| 澜沧| 罗平县| 东阿县| 黔西| 安陆市| 扎赉特旗| 八宿县| 北票市| 龙泉市| 麻城市| 广元市| 环江| 扶余县| 泰州市| 璧山县| 云南省| 轮台县| 垣曲县| 玉溪市| 北海市| 甘洛县| 荆州市| 洛阳市| 三明市|